珍島小編導讀:日前珍島集團的創始人兼CEO趙旭隆受邀出席市商務委開展黨組(中心組)學習擴大會,會后趙總接受了解放報記者的采訪,如下是采訪新聞稿,文章原題為《商務委:開門服務,培育“四新”企業》作者:解放報記者
鄭思思
培育和支持“四新”企業發展,正成為上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日前,市商務委開展黨組(中心組)學習擴大會,將“四新”企業負責人“請進門”,“面對面”了解“四新”企業經營理念、傾聽企業的發展趨勢、協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這也是今年來市商務委首次為服務“四新”企業舉辦現場辦公會。
記者留意到,會場的主席臺上不設領導席位,正中央只放著兩位“四新”企業負責人的席卡。
珍島集團總裁兼創始人趙旭隆、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K11)執行董事王月青先后分享了他們對于互聯網經濟和互動體驗式購物的實踐。
而臺下,來自商務委辦公室、市場處、服務業處、商貿處、運行處、電商處、貿發處、服貿處等40余名相關處室負責人,認真傾聽了兩家企業發展的情況和面臨的困惑。
隨著互聯網的深度發展,利用互聯網做營銷、打品牌也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珍島集團的創始人趙旭隆就是看準了時代商機,從初的“三室一廳”開始創業,通過信息技術分析行業“大數據”,為客戶匹配出適合的營銷策略和方案。如今,他也為自己實現了創新創業的
而淮海路東段人氣頗高的店鋪——從新世界百貨“搖身一變”的K11,在實體商業頗感寒意的季節,K11里豐富的文化、藝術和環保等互動體驗活動,讓消費者流連忘返。這也讓很多人感覺到K11和一般購物中心有點“不一樣”。
像珍島集團、K11這樣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四新”企業,在上海正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上海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源源不竭的動力。
“上海的消費能力很強,但為什么電商總部落戶上海的卻很少?”分享中,趙旭隆首先拋出一個問題,也引來臺下唏噓私語。
待提問時間,貿發處的一名同志搶先舉手,誠懇請教趙旭隆:“在您看來,政府如何鼓勵和服務跨境電子商務領域企業?”
“對發展“四新”經濟來說,政府部門應該扮演什么角色?”電商處的同志緊接提問,現場互動熱烈。
趙旭隆快人快語:上海的優勢是品牌聚焦。政府要搭好平臺,比如,在園區內做好跨境電商配套,打造生態體系。另外政府相關部門可考慮提供國際行情分析。企業有了權威新的信息,就不是盲目創業,避免同質化競爭,能在市場領域中找到細分找到突破。
“電商企業在成長階段,與政府各個處室打交道,需要了解新及時的產業政策,我覺得像今天這樣的交流服務,效果就非常好。”趙旭隆坦言。
在商務委的相關處室看來,面對當今世界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的新趨勢,面對“四新”企業的發展需求,原有的一些政策制度和規范可能不適應、跟不上了,但面對現實問題的瓶頸,委各部門還是要主動適應“四新”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點,創新思路,為“四新”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創造有利于初創企業成長和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的良好環境。
市商務委專職副書記石小平告訴記者,把“四新”企業負責人“請進來”現場互動、現場辦公,就是為了建立服務于企業發展需求的問題發現和解決機制,更好地了解企業到底需要什么?政府能服務什么?怎樣做好服務?這也是在踐行黨的群眾教育路線實踐活動中,市商務委將貫徹“三服務”(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服務民生)精神納入機制長效,培育服務企業的主動作為。
記者了解到,下一階段,市商務委還將加強政策創新,研究和制定了適應“四新”經濟特點的支持政策,并將改進工作模式,探索建立商務領域“1+X+N”的“四新”工作推進模式。進一步強化新型企業、新型項目的前期研究、挖掘和儲備工作,強化資源集聚和行業創新轉型,加大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設備、新材料的研究與應用,促進上海商貿行業轉型升級。
【新知卡片】
問:何為“四新”經濟?
答:“四新”經濟是指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新工業革命以及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背景下,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應用和模式創新為核心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經濟形態。發展“四新”經濟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戰略部署,也是上海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目前,本市重要的“四新”企業主要有三類。“從制造到智造”的新技術模式,如智能機器人、新型顯示、3D打印等,還有“從制造到制造+服務”的制造業服務業相融合的新業態,如衛星導航、車聯網、智慧醫療等,以及“從服務到服務”的跨界融合服務新形態,包括互聯網金融、云計算、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等。
問:為何提出打造“四新”產業的概念?
答:上海靠資源開發、土地擴大、投資增加、擴大規模帶動發展的階段已經過去。到今天為止,我國變成制造大國,但離制造強國還有一段距離,經濟發展出現低端產業、高能耗產業過剩,經濟快速增長中也出現了陣痛。四新企業是促創業、保就業、惠民生的生力軍,對促進市場繁榮、完善城市功能、保持社會穩定具有積極作用。
培育和扶持四新企業也是新形勢下政府轉變職能、創新公共服務的重大舉措,是促進本市商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也是搞活流通、擴大消費、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當前應該積極探索服務四新企業的工作思路,以重點培育一批四新示范企業為著力點,不斷優化中小商貿流通企業發展環境,促進其健康發展,為拉動內需,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城市化建設做貢獻。